談雲端運算企業應該從哪裡開始?

以企業再造的精神,發揮敏捷理論的務實態度,
從實踐服務導向SOA的方法開始。

 

  • 企業再造“Reengineering”因訊息流程的改變造成企業紛紛重建新的工作流程,是在1990年代初期風靡全世界的重要管理概念(http://en.wikipedia.org/wiki/Reengineering_(software))。
  • Agile 敏捷理論,2001年Agile Manifesto成立,宣布取代傳統瀑布式開發模式而走向迭代式務實的專案開發模式。
  • 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構造分散式系統的應用程式的方法。它將應用程式的功能作成為"服務"發送給最終用戶或者其它的服務。自2004年以來IT最大的風潮。

由 1990年至今,年輕的軟體工程讓人清楚的看得到它累積下來的軌跡,成長下來的成效一一浮現了出來,似乎我們只要依循它的路徑,亦步亦趨地走下去就能到達下一個山峰,但接下來呢?! 還是得努力開創自己的山頭的!

※ 下面是幾個有趣的議題,正確答案也是隨著時間在變動的,大家在陰雨綿綿的二月天裡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如何面對新的技術、新名詞 ?】

字典一定是越變越大,內容也越來越多的。一堆新興的名詞有如浪潮般地逐一的被收納入新編的字典中,然後很快的成為陳年往事,接著;又有另一批新的名詞迅速的成為下一批的候選者,等待著被定義;然後被放入字典中。這樣的浪潮;尤其在資訊發達的今天特別的快速,不論哪一種行業,都有著層出不窮的新詞,關於這一點;在生活的層面上,大家好像都能處之泰然,但一旦與自己的工作有著息息相關的時候,這又另當別論了。這裡我要談的是資訊界的新興名詞、新技術。那種比軟體 1.0 或 2.0 的更新更可怕的東西,那是一種看似全面性軟體改革的浪潮,這類的;讓我們經常不知所措的新技術新詞彙(例如: web 2.0 這類摸不到邊的東西)。雖然很多IT從業人員,對這些酷炫的新技術所帶來的吸引力,往往會過度的喧染,認為它遠遠超過那些舊有的平實的基本技能的表現,但其實還是應該平心靜氣的透過測試來評估它的效能好壞,而不是一意的求新。

我們應該如何來面對呢? 我想大家應該都已經有一套能說服自己的習慣性的理論了,但我是這麼做的,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記下來

這個時候,我不見得有時間或有多餘的精力來K懂它到底是何方的神聖,但養成一種習慣 ”記下來”,或是記在筆記本、手機 … 日記裡,反正就是記下來。在不久的將來;只要有機會再碰到時,這就是有緣了! 又是練習自己強力搜尋能力的時候,立刻開始Google了。

為此;我往往會興奮的坐不下來,有一種尼可拉斯凱吉在《國家地理寶藏》那部戲裡的瘋狂尋寶態度,好像弄懂這個東東對我的一生就會有重大改變一般(才怪~),盡快的搜尋、努力的查訪,就是想盡辦法來弄懂它,然後假設要在課堂上講給眾多學員聽一般,一次再一次的思考,想想看如何才能做好最佳的展示,最好的說明。

哈! 這就是我對待新名詞之道! 你呢…

【那些個雲端服務免付費的services,到底是怎麼回事?】

天下不是沒有白吃的午餐嗎? 有ㄟ! 網際網路上就有一堆…。
像 Mail、Map、Sky drive …,都很像國家的公共服務一般,都是不用收費的,它往往是世界級的資源服務,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當然要立刻拿來享用啊,絲毫不用客氣。但是使用之際,我常常會有這樣的思維:
 

我應該做贈與的人還是受惠的人呢?

記得有一回帶著小鬼去參觀資訊展的時候,剛好有廠商在發放贈品,圍觀的人很多很多,孩子就問我該不該擠過去跟他們一起搶呢? 做父親的人當然要擺出一副有著良好教育涵養的姿態,不假思考的說道:『孩子,你要立志成為給人東西的人,而不是跟別人要東西的人, …』。我不曉得當下孩子們是怎麼想的,但面對網路上那些個可以白吃的服務,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創造出這樣的東西,撒在網路上讓大眾一起享用,但事後回想起來就懂了,那不就是Open Source 開放源碼的精神嗎?!

軟體人應該追求Open Source的精神,但是付費嘛!會得到更好的 Service.

 

【個人雲端運算的時代】

在今年【CES現場】華碩 施崇棠 先生說:個人雲端運算是下一個30年的機會。

【雲端運算】的定義???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從2008年開始發佈它的定義,一直到今天為止,已經有15個版本了,Why? 原因是因為雲端運算的定義隨著時間的遷移、人的思考和市場的發展而變化。所以未來它還會繼續演進的。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每當它一有趨於穩定的狀態出現,我們還是會再試著為它在下一個變化的到來之前作好定義的。

那! 個人雲端運算又怎麼定義呢?!  很有趣的是,這一點每個人好像都不會有太多的迷惑,因為我身上要帶幾顆 CPU這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跟別人都沒有太多的關係,只要經濟上許可,多帶幾隻手機、iPad又何妨。而這其中最在意的恐怕是管理者了,那就是國家的管理者、公司組織的管理者。原因是個人的雲端素養除了個人以外,影響最大的恐怕是他對雲端服務的經營管理的觀念了,這一點尤其對IT部門來說更是如此,真是有趣的很。針對幾個實施雲端運算的要素: 資料(information) 、服務(service)、流程(process)、治理(management)。個人運算恐怕對【治理】這一環影響最大了(想要有效率的治理IT的雲端化,人仍然是最棘手的一環了)。

因此;組織企業絕對不能不重視個人雲端運算的重要性,這一點和教育對未來的影響息息相關。家長們應該開始擔心的不只是孩子們眼睛度數會再一直加深下去或是手機的電磁波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多大的損傷,而應該正視的是如何教育孩子們正確的吸收多得不能再多的資訊。請注意: 資料的搜尋、收集及有效率的運用,將是決定他未來人生的一大因素。回過頭來想一想,還真是可怕,說它是一場沒有流血的資訊革命,還真不為過。

個人雲端運算應該如何呢?

追求卓越,善用資料, 並盡力提升個人的效率。

 

【企業該從哪裡進入雲端運算?】

回顧2005 年微軟開始推行"服務導向架構" SOA以來,每一步幾乎都指向構建雲端運算而來,WCF web service 用來處理有安全性考量的資料傳輸,Odata 用來處理有效率的傳輸,

我們拿一張SOA meta-model(The Linthicum Group, 2007)的 架構圖示來看,較之雲端上總是只畫上幾朵雲是不是要明確而容易理解多了。(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rvice-oriented_architecture )

因此,建議企業應以企業再造的精神,配合敏捷理論 agile 的務實態度,從實踐服務導向SOA的方法開始做起。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