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是為了配合91App新進人員的敏捷訓練課程,融合了敏捷開發Scrum及精實看板Personal Kanban,並運行在《單核工作法》上,所製作的一個人實施敏捷-個人看板篇。內容包含: 看板運行說明、如何實踐個人看板(youtube影片)、簡化版的個人scrum 運行及單核工作法的原則說明。目的是為了提升個人的工作效能。
.
目的在追求個人效能的持續優化
.
因為使用方便的電子看板卻損失了: 視覺化思維、機會教育、團隊聚焦、…
.
如果你站在看板前,卻不知道要看些什麼的時候? 請試著運用「系統思維」來視覺化團隊的工作. 將看板視成一個迴路系統,然後將精實原則拿出來考量一番。
看著看板上的紀錄,思考著回顧會議時可能提出來討論的種種重點。接著想想看板上是否需要調整什麼地方 …, 看板系統就自然形成迴路了。
.
看板規則簡單,主要在透過處理Queue的行為,以優化我們的效能
.
敏捷就是小增量、多迭代、尋求回饋
.
Scrum 定義角色、會議及產出物形成一種應變需求變化的框架
SCRUM輕量化的流程選擇了讓團隊有較大的自組空間來做應變,短短的「Scrum Guide」只有簡潔的規範,目的是讓團隊在嘗試實踐中循著持續改善的路線前進,這便是一種小增量多迭代尋求回饋的作法。
.
結合「看板方法」+ Scrum框架 來實踐「單核工作法」的 個人一日Sprint。
以個人的效能為出發點,我們在看板上視覺化自己的日常工作,並融入scrum的運行理念,以便於聚焦的「五件事清單」為增量,配合著單核工作法在專注與全景模式下持續切換進行,然後在每一個迭代完成後尋求回饋,調整檢視中間突來的插斷,在調整我們的步調繼續進行學習與改善。
.
將一天的工作在 專注模式 與 全景模式 中持續切換,以追求效能.
突如其來的插斷,可以先置於"集草器清單" 待回顧時再進行檢視決定何時進行除草作業。
.
運用專注的工作來提升自己的效能
.
在整點時間之間切換專注地工作與全景休息、客觀觀察的模式,(集草器清單表;好比scrum及看板的遺漏清單;目的是對突發需求的捕抓以避免遺漏)
單核工作法;就是在優先順序評估和專注狀態之間切換 :
》在全景模式中, 放眼整個地平線上的任務:從現在開始的一小時最好用來做什麼?
》給單核專注時段設置一個固定的長度 (整點時鐘) 有助於保持良好的節奏。
.
配合單核工作法的個人看板設計
- 代辦事項: 包含了個人健康、興趣、家庭事務及公司工作。
- 5件事清單則在全景模式時進行填補、判斷。
- 檢核欄位: 提供自我檢查,
- 另外次欄位提供 等待 的暫存區,因為真實世界等待是難以避免的。
- 最後的完成區,提供夜晚上床睡覺前的回顧動作,並藉由email來記錄結果,以便形成持續改善。
.
未在台上市的「單核工作法」圖書
.
你可以結合看板、用戶故事地圖及 Scrum的框架,高效的進行個人的工作
.
時間急迫不是害你事做不好的重點,去做不重要的事才是浪費你精力及效能的元凶.
.
刪掉那些浪費你時間的元兇,養成高效能的好習慣
.
沒有上市以前的需求都只是半成品
.
讓團隊一起做需求排序,勝過於拼命趕工
.
要珍惜時光就要做工作的優先排序,保持科學精神減少直覺行事
.
.
.
.
專案開始之初,首重看見全貌 – 系統思維
.
看見全貌後,先知道自己在哪裡? 距離目標有多遠?
.
夢想也可以是目標,只要它有可實行的步驟,就有機會達成
.
由內往外,先問 Why? 再問 How? (Why so / so What)
.
敏捷的思維架構在小增量、迭代、回饋上頭
.
計畫可以帶來信心,但執行敏捷時要以實務的變化為依歸.
.
養成高效的第一個好習慣: 以積極負責的態度面對生活
.
全部資料圍繞在這三個主題: 單核工作法、Scrum 及 看板方法.
.
.
單核工作法實施步驟
.
生活中該做、想做的事情就好比陳列著需求的 Product backlog
.
五項任務清單就好比計畫會議後的產物 Sprint Backlog
.
一次專注於一件事,正是精實看板所謂的單工作業
.
整點時間的切換休息可以讓我們敏捷的調整工作的優先序,回饋則形成系統迴路
.
切換成全景視窗讓我們在休息時又有重新排序工作(接受干擾、插斷)的機會
.
我們都懂得要求PO對需求進行排序,卻忽略了對自己生活事項的排序。
-我們是自己生活的PO
.
記得《刻意練習》所教我們的嗎? 先了解自己的狀態去適應環境,也就是先自覺 Awareness.
選用的方法(提升效能的方法或工具)必須適應環境;要根據自己最新的個人經驗,一 點一點調整。沒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
.
一種避免偏頗解讀的有效方法
看板上展現的是工作流程,對團隊而言是他們做事的文化,對個人而言是你處事的方法。所以不論你是面對自己的看板或是想要了解別人的看板,都應該避免一種錯誤的解讀,也就是產生偏見。上面的 D.I.E 模式正是用來避免偏見的有效方法。
Chris Argyris 克里斯·阿吉里斯 跟我們說: 「人類有自己編撰故事然後再自圓其說的傾向。」也就是「左手欄」的誤解。為了避免對事務有錯誤的解讀,運用 D.I.E 模式可以協助我們思考。
1. 首先;就自己所看見的進行描述 Description(思考的方式是;這是什麼? 也就是試著描述自己看見了什麼) ,
2. 然後進入解說階斷Interpretation(也就是站在團隊的立場思考,這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3. 接著才試著做出評價 Evaluation(也就是對你而言這意味著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