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並不能為你換來滿足感的,人生也不見得會因產能的增加而變得更美好。
史蒂芬.柯維《時間有約》
目錄
-
澄清Lean跟Lean Startup
-
運用精實原則來提升個人工作效能
-
結語
.
1. 澄清Lean跟Lean Startup
我們先來澄清一些觀念: 所謂的Lean跟Lean Startup 其實是二回事。
.
精實精神跟「好點子」無關
精實精神可以幫你提高效能。但它跟精實創業所謂的好點子,還真是沒有太多關係。常常聽到有研究生在報告裡說到:「創新的成功方程式就隱藏在敏捷(Agile)和精實創業(Lean Startup)裡。」看得人一頭霧水,實在會吐出血來。網路社會上這類的錯誤報告真是多得難以言喻,在這裡陳清一下。
.
Lean的由來: 精實Lean這個詞彙為John Krafcik,1988 年在他的一篇文章 “Triumph of the Lean Production System"裡所首先提出來的。他稱之為精實製造Lean production,指的是製造業的精實理論。你一定猜得到,這是典型豐田製造的成果,沒錯!它們都來自於製造業,這些精神基本上都是在追求高產能的管理原則。這幾十年來一直被其它非製造業的行業所學習與模仿著。軟體界的精實軟體開發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老實說;它跟創意無關。明確的說;應該說精實精神就是藉由持續改善而達到追求高效能的一種精神。精實創業Lean Startup則是一種發展商業模式與開發產品的方法,是由Eric Ries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企業開發產品的方法。很多人把他們連想在一起,但實際上是無關的。
.
2. 運用精實原則來提升個人工作效能
如果你急著嘗試的話,做法如下:
步驟一、排序你的 To do list –運用電子看板把它依序排列好。
步驟二、加入狀態欄,形成基本看板牆–To do list 放在第一欄。
步驟三、提供現實的緩衝區,以反應等待狀態–讓流程的欄位盡量符合實際的工作流程。
步驟四、加入多工(WIP: 半成品)限額 –為實際上的工作量設定限制數量。
步驟五、啟動拉動系統 Pull System –只又在前面流程有空間的時候 才可以拉入新的工作項目,稱之為拉動系統。
步驟六、每日解讀,持續改善–必須持續對看板系統進行檢討與改善,才會持續維持在高效能狀態。
.
步驟一、排序你的 To do list。
把自己的日常工作用to do list 陳列出來,然後依照優先順序由上往下排列。切記;沒有必要一口氣把整個星期的工作都排好,因為那樣作就太不切實際了,要熟悉如何去應付變化才是生存之道,生活會因為你的高適應性而顯現得更美好,你周遭的人也會更快樂。這樣的思維方式就稱之為敏捷Agile。

步驟二、加入狀態欄,形成基本看板牆。
基本的看板具有三個欄位: 代辦事項、進行中及完成。這三個欄位是用來充分反映準備衝刺時的人性面。這好比我們跑百米時的「各就各位-預備-鳴槍」。人性面所指的是我們足夠預備好做好衝刺的準備。

步驟三、提供現實的緩衝區,以反應等待狀態。
在真實的世界裡,即使整個案子就是你一個人,等待還是難以避免的現象。而處理這種無法控制的現象,則是設法在看板上留下明顯的痕跡(例如:起始的時間),讓我們可以較清楚的知道狀態。此時規劃緩衝區是一個好選擇。可以讓我們一目了然作業的狀態。

步驟四、加入多工(WIP: 半成品)限額。
眾所皆知,同時做好幾件事會造成效率的下降,尤其在交換工作的時候,不但會浪費時間,還容易產生錯誤。但是做人就是這樣,單工作業是理想的狀態。所以我們必須做(1) 有意義的多工(對產能有實質幫助,而不是只增加了半成品量)。 (2) 合理的多工(只在必要的時候做多工作業)。所以我們在欄位上設定限制半成品的數目,強制規定可以獲得最佳產出的半成品WIP限額。(請參考利特爾法則 Little’s law)

另類的多工顯示:

步驟五、啟動拉動系統。
看板系統遠遠勝過To do list的地方就在它是動態的,他以工作流程的方式將系統的行為顯示出來,而拉動的方式則是由左到右進行,只有在前方的欄位有空見時,才允許拉動新的工作來做。我們稱這種行為為拉動系統。它有別於一般直接指派工作的推動(Push)系統,可以具有即時性的半成品特性。
步驟六、每日解讀,持續改善
即時改善是拉動系統的一大特色。當你嘗試對看板進行調整的時候,各種工作狀態會一一反應在看板上面。這個時候你便可以透過解讀狀態,在作改善的措施來加強膩的工作效能。

3. 結語
你一定會困惑,看到看板上的種種現象後,該如何來應對呢? 答案是: 請依據精實軟體開發的七大原則,來做決策。
-
消除浪費 Eliminate waste
-
增強學習 Amplify learning
-
盡量延持決策 Decide as late as possible
-
盡快交付 Deliver as fast as possible
-
授權團隊 Empower the team
-
崁入完整性 Build integrity in
-
著眼整體 See the whole